“国培计划(2015)”——安徽省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安庆师大班开班式上的发言
安庆师范大学文学院叶当前教授
各位老师:上午好!
在这草长莺啼、花团锦簇的季节里,在学校成功更名之际,我们迎来四个国培项目县的老师们开班授课,快乐心情像长江流水一样坌涌。正是:师大百年终正名,国培传道聚精英。绵绵不尽长江水,淘尽新知为后生。
不知道什么原因,每次与一线老师们一起,就特别激动,特别开心。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越久就越是念旧,曾经一线教师的经历,总会在梦中浮现;上学走过的路,上班骑过的摩托车,与孩子们的斗智斗勇,与领导们的叛逆争锋,历久弥新。曹文轩的《草房子》为我们描绘了诗一般的油麻地小学,刻画了荣誉心重的小学校长与他的小屁孩们,不禁感慨万千,二十多年前在农村从教的一幕恍然目前。我写道:“油麻地里好风光,二十多年梦一场。美丽乡村新气象,草房拆尽上楼房。”在我感伤怀旧的时候,有机会与来自一线的老师们一起从事“国培计划”系列培训活动,商量旧学,培养新知,共同进步,自然是人生一大幸事,这也许就是我见到大家格外亲切的原因吧。
有这么难得的机会,要感谢教师教育中心的积极申报与组织。“国培计划”项目从申报到实施要求环节多,任务重,时间紧,协调复杂,前期调研、组织填表、培训实施、迎接评估等,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从2010年开始组织首批“国培计划”,到如今,我们已实现了“国培计划”中小学各个学科全覆盖,形成了完备的培训机制。培训团队方面,我们已建构起高校国培专家-市县教研室教研员-一线优秀教师为一体的“三人行”团队;培训形式方面,我们已总结出:短期集中培训-微格磨课评点-名校观摩学习-名师影子实践-返岗实践的“五步”培训模式;培训内容方面,我们已树立起师德常抓不懈-主题各个击破-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重于讲座的培训理念;培训管理方面,我们已完善了国培专职机构组织-首席专家负责-高校与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协同合作的管理机制。点点滴滴,都是全体培训组织工作者辛勤汗水的结晶。
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套用过来,在现实工作中、在网络空间里、在家长的口碑中,听到老师们培训过后取得一丝一毫的进步,听到老师们对我们工作一点点的表扬,我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与满足。因为我们的培训不辱国家使命,对得起每一位参训老师,进而惠及广大学子,故我们没有理由不高兴。
朋友圈流行一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如何不负此生》的讲话,告诫毕业生要“能俭朴地生活”、“能过高尚的生活”、“能过谦卑的生活”,做一个“爱家庭、重朋友,而且是关心自己健康的人”,做一个“不会着意社会能给你什么,但会十分重视你能为社会出什么力”的人,激励大家要以“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语短情长的讲话,会后通过朋友群转赠给大家。请大家从对社会、对人类影响的高度认识这次培训活动。少一些埋怨,少一些苛求,少一些松懈,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思考;低调地当一名合格的学生,高调地当一名传承的经手人,把新的经验,新的思考,新的理念带回到工作的地方,播种、生根、开花、结果。让“国培计划”的红利真正落实到广大学生身上。有一天,当你在平凡的乡村学校熠熠生辉的时候,我们再请您回来培训新一代教育工作者。
程颐说:“须是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积习既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知识的积累、理念的转型、品格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格物致知之后才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好每一步尤为关键。每一项活动,每一次讨论,都是一种原始积累,只有不断量变才能实现最终的质变。朱熹说:“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我们在参训过程中,既要总结经验,又要不断创新,才能真正融汇贯通,最终实现个人教学人格的伟大转型。
最后,我要充分肯定我们这次培训的意义,让我以张载的四句教与大家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