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培训过程中,政法学院“国培计划”思品课培训班学员产生了诸多感想和体会。现选择部分学员的心得体会摘编如下。
学员朱艳伟:听了安庆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张洪波院长的报告《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我感触很深。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是世界所公认的大教育家。虽然孔子教育思想中体现着一种阶级属性,但是他倡导的许多思想,具有符合人类共性的成分。他提出的“学而不厌”、“教学相长”等思想已经成为我国教师的优良传统,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我们教师应该采取批判态度,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学员徐其芳:此次国培学习,我听了安庆教育学院政法学院张教授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的专题讲座,他对孔子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精辟解读和独到阐释,并结合当代实际把古今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很好的融合,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见解,听后很受启发。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施教”,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取得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与我们目前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很值得我们研究、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他的德育思想对我的启示最大。孔子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括德、智、体、美,而以德育为主。由此我们看到他的教育内容与我们目前提倡的“德育为先,实用为主”的思想是吻合的。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已验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我们已毕业的学生中我们不时发现被市场淘汰的往往不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而是因为做人出了问题。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为教育要从做人开始。首先要有崇高的志向;其次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再次,做事要表里一致,言行一致;第四,要学会内省;第五,要知错就改。这些做人原则仍然是我们做人应遵循的起码道德准则。我们每个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知识技能外,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每节课中去,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者。
学员孙静:听了孙英老师的《师德教育专题报告会》,真是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学生。作为教师不仅思想品德要好,而且在对待工作态度上要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我们教师不仅要拥有现代化科学知识素养,而且要儒雅厚人、善教善学、谨言慎行、为人师表。在教育工作中,仅靠自己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具有合作精神,要和同行合作、和家长合作、和学生合作。在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好地向学生奉献我们的爱心。孙英老师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方向和担当的责任。
学员徐燕:聆听了檀传杰老师的《教师伦理与小学品德教育》讲座,我感触颇深。我了解到教师伦理及其发展趋势,懂得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作到仁慈和公正,要掌握高超的沟通和表达技巧,特别是表达爱的技巧。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拍一拍学生的肩膀等,不仅仅传达了一种关爱,还表达了一种尊重、信任和鼓励。在思想教育中,学生不寻常的一声叹息,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学生表达他内心变化的一句话,我们要用心去体会。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关心爱护每一个孩子,和他们共同成长,分享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收获。
学员章娟:王翠萍老师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当代启示》从历史的发展到功能的变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寓意深刻的例子,让我重新认识了这门学科,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中国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积累的关于做人,育德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智慧结晶和经验总结,它凝结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们民族迎接新时代挑战的历史前提和内在动力。”“要认识到中华传统德育的矛盾性好两重性。即不能全盘肯定、全面继承,也不能全盘否定、全面抛弃。要吸收精华,抛弃糟粕,要综合创新,古为今用。”以前虽听过很多次这样的阐述,但是经过王老师系统地阐述又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发人深省!